《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首映邓超: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力量

时间:2023-01-19 15:00:12阅读:89054
1月18日,由邓超、俞白眉导演,邓超、孙俪、许魏洲、段博文、蔡宜达、丁冠森、孙浠伦、阿如那等领衔主演的春节档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首映礼在北京举办,电影主创集体亮相,影片将于大年初三上映。《中国乒
  •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 剧情
  • 邓超 孙俪 许魏洲 段博文 蔡宜达 丁冠森 孙浠伦 阿如那
第1张图片
1/3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2/3
第2张图片
第3张图片
3/3
第3张图片

1月18日,由邓超 、俞白眉导演,邓超、孙俪许魏洲段博文蔡宜达丁冠森孙浠伦阿如那 等领衔主演的春节档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首映礼在北京举办,电影主创集体亮相,影片将于大年初三上映。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取材于九十年代初国乒男队低谷时期的故事:面对内外质疑,主教练携教练组坚持大刀阔斧改革,不被看好的“男乒新五虎”发挥各自优势,终于在1995年世乒赛上演了精彩的绝地反击,重新夺得斯韦思林杯。

在谈及这部影片的创作始末时,导演邓超和俞白眉数度哽咽。邓超直言:“拍摄这部电影压力非常大,我被这一个在当年这么有戏剧性的故事打动,面对困境、面对不被看好。一个不被看好的人和一群不被看好的队员如何走出低谷,它本身辐射出来的力量是很强的。我以前见过老俞面如死灰的脸,他也见过我的,我们做电影也失败过。这几年大家都很难,我们也把这种情绪写在里面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力量,希望也能够激励到你们。”

俞白眉也坦言:“网上的批评我们全都认认真真地看了,如果我们片子比第一部略有一点进步,那就是这些批评帮我们进步的。失败绝对是老师,总有网友具体说你哪场戏就是拍得很臭,你看人家哪些电影哪场戏是怎么拍的,我觉得朋友是不会跟你这样说的,只有真正的批评才一针见血,不留情面。刚开始被批评的时候真的是很不愿意看,但转过身彻底不看,那里面像金子一样的东西就丢了。我们的才华有限,但在努力往前走,如果我们到闭眼那天都拍不好电影,我们也能踏踏实实地闭眼,我们也把这个写进了台词里。所以,所有的糟糕的评论,我们都发自内心地感谢。”

两位导演在创作中如履薄冰,如今终于和观众见面,也收获了许多真诚恳切的评价。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表示:“这部影片是我从影30多年看到的最好一部体育类的影片,给我非常大的感动。三年疫情带来的是我们观影的匮乏和好影片的供给不足,今年春节这些影片,特别是中国乒乓的拼搏精神,能够感染所有的观众,能够给大家带来感动,给大家带来力量。”

导演李少红也提到:“我觉得这部电影是‘通吃’,因为我觉得没有一部电影像竞技电影这样这么能够激励人心,尤其这三年中国所处在的困难时期,还有电影处在的困难时期,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鼓励,像你们一样攥着这个劲能够冲出来,能够回到春天。”

黄渤在映后说自己有点惊着了,“拍体育电影非常难,因为比赛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怎么讲好整个故事,里面的曲折怎么吸引人很难。我在观影的过程中一直跟随它的节奏走,没有开小差,这一点特别棒,要感谢你们带来了这么一个好的电影。”

眼科医生陶勇在映后表示:“整个电影感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力量’,最开始教练敢于说两年要拿到这个奖杯,那是担当的力量;他跟其他的教练一起采用田忌赛马的策略,那是智慧的力量;从他鼓励队员,敢于启用一些其他不被人看好的队员,这是信任的力量;当然还有家庭支撑的力量等等。所有的这些力量汇集起来,我觉得就是绝地反击的力量,这股力量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让中国人在领奖台上告诉世界:‘中国你行’!”

足球评论员贺炜更表示:“体育最重要的能力是塑造人格,我们今天晚上做的事情像影片里那些运动员做的事情一样,未来会有人受到它的影响,我相信我们今天下午做的事情已经有人受到了影响。对那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能够让他们了解到:请不要相信胜利就像山坡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但是请相信有些美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哪怕粉身碎骨。”

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武大靖直言:“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体育电影,影片中的一句话‘选择当运动员就是选择了世上最艰苦的路’,非常打动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金牌得主徐梦桃感慨:“其实整个电影不仅仅是以体育为题材讲乒乓球的奋斗史,影片当中也传递了无限的正能量。这个电影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其中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有信念的力量,‘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这句话也打动我,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首映现场各年龄层观众齐聚,60多岁的大爷大妈在观影后激动万分:“看得热血沸腾,把乒乓运动员的精神发扬光大了,电影拍出了如何面对困难、走出困难,普通人需要这种鼓励。”8、9岁的小朋友也说:“电影很好看,我会回去和小伙伴推荐。”许多中青年观众则表示乒乓球贯穿了他们的记忆,“影片最后的那场比赛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男女老少一起看乒乓球比赛的感觉,那种气氛至今难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